形意劈拳真传图谱系列(五):寒刃分雪,足弓共鸣

发布日期:2025-06-24 02:05    点击次数:84

上一篇文章我们讲述了形意拳劈拳的横劲,这篇文章我们讲述劈拳截劲

身为练拳三十多年的武痴,我见过的劲力千姿百态。但有一种劲,总被当作武林神话四处流传——掌劈轻悬棉布。“其精髓何在?劲如快刀切豆腐,透敌时带高频震颤!练成者劈击之效,却能使棉麻应声而裂,断口平滑如裁。此技非玄幻,乃筋骨千磨、意气相合之功,谓之“截劲”。因劲如寒刃快刀分雪,也称“寒刃分雪”。它的精妙之处,不在力大,而在“锋锐”与“穿透”。

图片

一、 寒刃何在?掌中暗藏“快刀”

“劈拳似斧属金,运劲于掌侧,贵在棱直如脊。”

想劈绢如刀裁,先要知道这份“锋刃”在哪里。

别小看人手外侧那条肉棱,内家高手以此处为锋刃载体,心意灌注气血于手厥阴心包经,掌缘看似血肉,实则掌侧骨骼结构在独特角度下形成力学棱线!昔年保定府中药铺的老师傅们可都记忆犹新,孙禄堂宗师劈切当归,所成薄片断面光洁如玉,光滑能映出人影,老药师们无不叹为观止,称其为炮制上品。劲入物内,不崩不散,均匀至极。

图片

二、 足底弯弓“弦”,震起裤管浪

掌上力道再猛,没有坚实根节发力输送也是徒劳。形意拳发力最忌“上动下滞”,截劲根基,尽在双足!

如同弯弓搭箭,箭离弦瞬间弓身的震颤余韵久久回荡。截劲发力时,足弓(照海穴至涌泉穴区域)必须猛烈震颤!劲起脚底,经腿入腰,上通于脊,贯注掌缘。老辈教学极严,弟子所穿布鞋鞋底磨损痕迹要均匀散布于五点——脚趾与跖骨构成的五处着力点(五趾着地处)。发力瞬间力道如水波纹震荡开来,腿旁裤管会荡起特殊节奏的波浪!

其精妙更在于足弓高频震动必须精准匹配掌锋击打的频率节奏。古法检验秘而不宣,据传需赤足靠近大水缸发劲,水波随之泛起层层清亮同心圆。此谓“足弓共鸣”!《太极拳论》早有点破玄机:“其根在脚,发于腿,主宰于腰,行于手指”,整劲如铸,缺一不可。

图片

三、 小腹贴脊梁

截劲“透、震”二效,根基在独特的呼吸法驱动核心力量。

若说劲力如刀身,足力如握柄,那内在呼吸就是驱动此刀的“无形引擎”。

“逆腹式呼吸”是截劲的不传之秘。 深吸气时,胸腹部反自然外扩态势:小腹内收上提,如紧紧贴合命门穴;呼气之际,气如利箭直贯指尖,劲力随之喷薄而出!这是气血通达、劲力高度凝聚穿透并瞬间冷缩水汽的极致表现。

图片

四、 寒锋初长成:练“刃”的古法

想练出这开锋的掌缘和震颤贯通的腿脚?古法土方历经锤炼:

掌缘开锋之法:

1. 找三寸粗麻绳一根(直径是关键!),浸透韧性桐油,高挂练功桩。

2. 日日以掌侧中段“锋刃区”垂直劈砍麻绳。

3. 苦练三月后,掌缘自然隆起一条笔直坚硬的茧棱! 此为气血凝练、筋骨强化的真凭实据。

足弓共鸣练法:

1. 赤足站立练功,高度聚焦五趾均匀抓地。

2. 发力劈掌时意念下沉,诱导足弓处随手掌发力同步高频震颤。

3. 训练有素者,发力时裤管自然荡出节奏特殊的“涌浪”。

(据《形意两仪歌》载:“前足踏出似钻钢,后足支撑如弓张”,正契合足下五趾抓地如磐石、足弓涌劲似浪涌之力法。)

图片

五、截劲的真髓何在?

形意劈拳“截劲”流传百年,其核心价值非为神异,而在于揭示人体潜能与科学发力的精妙融合:

结构即力量: 掌侧特定骨骼角度(钩骨、第五掌骨)结合精准发力轨迹,形成高效压强传递点。此即“无形锋刃”的物理本质。

神经即速度: 手足同步、气劲合一的根基,是神经系统的精准协调与高速传导,绝非玄虚内气。

整体即穿透: 足弓-腰脊-掌缘的动能传导链,依托逆腹式呼吸强化的核心刚性,方能成就“如刃切物”的渗透性效果。

图片

截劲绝非虚妄!掌缘为锋,足底如弓,吐息如箭。劲力瞬间穿透层层递进震荡目标内部。古人诚不欺我:“其疾如风,其徐如林,侵掠如火,不动如山。”这份渗透,这份锋锐,其根底正是筋骨气血协调统一的外化。

这份古老技艺所蕴含的人体力学洞察与气血调控智慧,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搏击层面,成为一门值得深究的生命哲学。你掌下的那份刃,究竟藏了几分锋芒?

参考文献

孙禄堂«形意拳劲路图谱»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